上回講咗曼聯賣人表現不過不失,事隔咗都差唔多三個星期。咁耐先出下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係小弟去咗日本旅行,呢篇文都係喺回程航班度打。順帶一提,Hong Kong Airline已成垃圾航空公司,In-flight Entertainment部電視來回兩程都壞,唔四五個鐘嘅航線都唔serve飛機餐淨係得個勁撚難食嘅菠蘿叉燒包,然後回程我坐緊呢個位張椅同餐盤啲鏍絲都係鬆嘅,坐坐下會無啦啦個人跌向後;諗住撳鐘叫空姐嚟解決下?Sorry原來啲制都係壞嘅。我已經唔知佢比HK Express之流嘅廉航仲有咩優勝之處要收貴千幾蚊,下次嚟日本比貴少少坐ANA算鳩數,屌你老母。
返正題,去點評轉會窗,除咗單純地講球員能力、適唔適合呢個問題(亦係最難答嘅問題,有時踢咗半季都未必知馬力,何況而家只係過咗六場波),亦可以由選兵策略、談判部署等角度思考。
作為曼迷,已經有好幾年對曼聯轉會策略感不明所以,例如明眼人一睇就知要買防中都拖咗三四個轉會窗先買到人;又或者一口氣買幾個差唔多位置同年齡嘅刮刮卡(Dan James、Pellestri、Amad Diallo);仲有死追爛追一個轉會目標到最後得個桔,呢啲怪異操作竟然喺近呢一兩個轉會窗近乎絕跡,係個價錢難搞少少,喂,算好有進步架喇。
今個轉會窗最值得讚賞嘅係,曼聯好早就明確知道要乜,亦總算有個清晰嘅priority,知道先後次序:有邊個位置嘅人一定要買優先處理,邊啲位無咁急,邊啲係nice to have。而每個位置都有一系列嘅名單,首選係邊個,談唔成嘅話搵邊個。看似好基本?對曼聯嚟講唔係...
結果而言,曼聯買到一個為幾年後接班Casemiro、Eriksen、Bruno中場線作準備嘅年輕中場(Mount);買到己隊急需而且市面上相當缺乏嘅正中鋒(Hojlund)、過程有少少庸人自擾但最後都叫做成功購入有一定用波能力嘅門將(Onana)。另外因Shaw受傷而喺Deadline Day決定借入嘅Reguilon、同埋因為賣人不果而買唔到最後變借入嘅Amrabat(連收購條款)、免簽Evans、後備門將Bayindir,未必係長期正選material,但算係成功短暫為球隊解決燃眉之急。
而可能因為上年曼聯嘅成績、表現都唔錯,有盃捧下屆有歐聯,唔少目標對加盟曼聯嘅戒心都降低咗。上年FDJ扭足一個夏天屎忽花,今年曼聯要嘅人基本上都買到。特別抵讚嘅係買前鋒,Kane顯然比較適合曼聯需要,不過曼聯好早發現Levy根本無意以合理價格放售(起碼唔係賣比英超球會),就果斷轉移視線至Hojlund身上。諗起當年被多蒙特挾Sancho玩足三個月,都係嗰句:終於識臨崖勒馬對曼聯嚟講唔係基本嚟架⋯
美中不足嘅係談判技巧。早前出過文,覺得買Mount嚴重overpriced,特別係佢本身有意離隊、車路士急需賣人套現嘅情況下,Mount嘅成交價真係偏高,最令人失望嘅係中間嘅談判技巧,曼聯一方面怕自己公開下一個target會被hijack;一方面又被車路士睇死佢非Mount不取就咬實個價,最後曼聯不停被迫提高報價去高追。
單純睇市場供求,Hojlund同Onana嘅轉會費個人認為合理嘅。
此外,完成交易嘅時間都有進步空間。尤其當你見到阿仙奴、曼城六月幾乎完成增兵,曼聯deadline day仲喺度買緊人,話就話最後都買到,不過人哋有多兩個月時間集訓夾隊形夾戰術,曼聯買呢幾個人預咗佢哋會成為球隊骨幹,早定遲買完人,真係會對成績有影響。
咁人選呢?引用上文講,幾場睇好難作結論,個人感覺,單用類型計,Hojlund同Onana都可能算係正確選擇,Mount我暫時仲未睇到Ten Hag想佢做乜,所以好難評論,個人審慎悲觀,最擔心佢心態狀態都操唔返起成為下個Sancho。至於喺呢個類型底下,有無更好嘅option,坦白講小弟就唔敢講了。
最後奉勸一句大家唔好因為幾場波嘅失利去總結一個轉會窗。特別係三個主要收購都有少少for the mid-term future嘅味道,加埋傷停季初熱身安排不當等問題,建議睇定啲先鬧。
再最後奉勸多一句,真係唔好搭Hong Kong Airline。
![操作策略大躍進?曼聯轉會窗簡評(下)](http://reddevils.hk/cdn/shop/articles/379543342_751715646965833_1401559992317216524_n.jpg?v=1717633931&width=1100)